学术型硕士招生,在多所高校数个专业陆续按下停止键。

日前,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公告,从2024级开始,不再招收统计学专业(专业代码020208)硕士研究生。除了西南大学外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也在近期官宣,不再招收软件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。东北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学、公共管理学两个学硕专业也从2024年起停止招生。


【资料图】

随着高校纷纷停招学硕,硕士研究生培养趋势正在转变……

学硕收紧,专硕扩招

据不完全统计,近几年,已有多所高校官宣部分专业取消学硕招生,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、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等。

学硕招生的收紧其实早有预兆。

从2009年起,我国开始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,随后做出了“到2015年全国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将达到1:1招生比例”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。

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,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,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。

2015年,我国专硕招生规模占比45.9%,与学硕规模基本持平。2017年,专硕招生人数40.2万,首次超过学硕,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。到了2019年,专硕招生规模占比达58.5%,接近六成。

2020年9月,教育部公布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(2020-2025)》,明确到2025年,以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,增设一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,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/3左右。

同年,教育部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18.9万,也体现出较明显的侧重,扩招向临床医学、公共卫生、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,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。

将扩招名额大部分落实在专硕的招生上,也是近年来不少高校针对本校招生计划进行调整的方向。

从整体趋势看,暨南大学近五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长。从2018年招收专硕1700人,到2022年招收专硕3400人,五年间扩招专业硕士1700人。

从2023年的招生简章来看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、华中农业大学、天津大学、湘潭大学、长安大学等“双一流”高校的专硕招生占比均在50%以上。华北电力大学、暨南大学专硕招生占比已超过60%。

在今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,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,今后发展过程当中,还要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占比,为国家培养实践型、应用型高端人才。这意味着,专硕占优之势在未来将更加显著。

专业学位,快速增长

2020年9月,教育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发布《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,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,探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申请开展专业学位人才培养,而这一改革方向,也在次年教育部发布的《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、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》中得到体现。

相比于2017年审核增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,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列的授权点中,新增学术学位硕士点442个,专业学位硕士点1115个,专业学位硕士点数量获得了快速增长。海民族大学、石河子大学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、常州大学都新增了10个及以上专业学位硕士点。

根据《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》,2020年获批/加强建设后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41所高校中,共新增了105个硕士授权点,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点4个,专业学位硕士点101个。

显然,此次学位授权点审核增列在专业学位结构与规模上,兼顾学科布局的同时,充分适应了社会的现实需求,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向专业学位倾斜。培养专业学位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,正在成为时代主流。

特色培养,顺时应变

专硕作为“主动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、行业产业转型升级、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”的主力军,不论是当下,还是在未来,都将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但是在学硕、专硕两者定位不同,一个侧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,一个侧重适应行业需要的背景下,不少高校的在培养方案上“有差距无差异”,有同质化趋向。专硕该如何培养,成了一道摆在高校面前的必答题。

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顾永安指出:要推动高校在专硕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有新突破,如推动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标准相融合、教学实践与生产实际相融合、教师队伍与行业企业人才队伍相融合、学位论文研究与行业企业实践相结合。也如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林成华所说:要针对专硕培养方案,做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调整,包括专业课程学习、教师队伍、课程标准、课程资料、学生学业评价等。

从“量”的扩增到“质”的提升,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应随时代而变。学硕与专硕同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高校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不同模式,但终点均为育人。

正如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》给出的改革方向,“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,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,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”;“建成灵活规范、产教融合、优质高效、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”。可以说,与行业专业结合、十分"专业”地培养专才,才是专业学位错位互补、不可替代的含金量。

推荐阅读

更多 >

最近更新

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