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来源:时代周报作者:杨玲玲
“游戏+医疗发展空间巨大,人们不仅关注治病的结果,也在关注治病的过程是否愉悦和高效。”2月13日,波克城市联合创始人兼CTO李晶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【资料图】
波克城市2010年成立于上海,目前全球注册用户超5亿,日活跃用户超4000万。成立当年,波克城市就提出“游戏+”创新业务战略,即以游戏为载体,将游戏与科普、医疗、公益、艺术等领域相融合。
其中,在游戏+医疗领域,波克城市专门成立医疗公司进行布局,并深入“无人区”探索游戏化数字医疗产品。对于游戏公司来说,进军医疗领域的难点在哪儿?玩游戏治病,是噱头还是现实?
玩游戏怎么治病?
“大家可能会好奇,游戏行业的论坛为什么会出现医疗这样的词汇,难道玩游戏也能治病吗?没错,波克医疗所在做的,就是让玩游戏也能治病。”李晶在主题演讲环节如是说。
这里的“游戏”需要打上引号,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游戏化数字疗法。目的是用游戏化的手段,创新医患交互的方式与体验,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与可及性,实现医疗服务与数字化技术的有机融合。
“其实,从2020年提出‘游戏+’战略开始,波克就一直在探索游戏的正向应用,尝试将游戏与不同领域相结合。”李晶说,游戏所具备的互动性、娱乐性、高体验、低门槛等特点,在传统行业是极其稀缺的,而具体到医疗行业,这些特点在康复治疗领域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。
李晶以波克城市此前聚焦的儿童斜弱视康复训练举例,儿童斜弱视的发病率大概在4%左右,人们生活中经常看到带单眼眼罩的小朋友,其实就是斜弱视儿童患者。
传统疗法中,小患者需要通过重复串珠子或者穿针等方式进行训练。“对于成年人来说,这种枯燥都是难以忍受的,何况是儿童患者?更不用说频繁往返医院或训练机构,对于家长也是莫大的负担。”李晶说道。
医疗行业并非没有看到这样的弊端,近几年也有不少医疗公司投身数字疗法赛道,尝试用数字技术改善患者体验。但他们所做的数字化产品在画面、玩法、交互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。而游戏行业的同行们,尽管有着很强的产品力,却因为与医疗行业之间的巨大专业壁垒而被挡在门外。
如何跨越行业鸿沟?
波克城市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李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波克城市的游戏化数字疗法前3年均处于研发期,公司投入了不小的研发费用。
“幸运的是,我们跨过去了。”李晶兴奋地说道,经过两年多的努力,波克城市为治疗儿童斜弱视研发的《快乐视界星球》,在去年成功通过审批,拿到游戏产业数字化疗法领域的国内“第一证”,也成功签下了进院的药代协议,收到第一期的预付货款。
李晶回忆称,拿证的整个过程和传统药品一样,需要经过完整严苛的伦理审查,学术论证,临床试验等等。这对于波克医疗这个来自跨行业的闯入者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同时,游戏的娱乐性与医疗的严肃性之间存在天然的鸿沟,人们对“游戏”的偏见根深蒂固,教育市场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。
这也是波克城市一直在做的事。李晶分享称,有一位浙江的妈妈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到波克,想让孩子接受免费试用。经过6个月训练,孩子的视力水平从0.03提升到1.2,接近正常水平,进入双眼视功能训练阶段。现在,她成为了波克城市的一名“自来水”,经常将该公司的产品安利给身边的其他患者。